随手写

往来千里路常在,聚散十年人不同

散漫半日游

去的时候立秋已经过了很久,因为老舍笔下北平的秋天,对帝都的秋天很是脑补了一些有的没的,到了地方之后,也用心感受了一下,然后,最大的感受是,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,咋还这么热捏?

跟司机师傅聊天,今年是有些古怪,热得长,但早晚还算凉爽。中午太阳很大的时候,也只是热而已,既不蒸,也不闷,热得很是坦荡荡。

这个时节,感觉最好看的时候是黄昏,薄云如纱似烟,染上渐变的金红,像片好的北京烤鸭。

快离开的时候得闲逛了半日,后知后觉发现那天是中元节。

不知是逛的地方不对,没碰到,还是地域习俗有异,根本不烧,居然没看到一个纸灰堆,于是一点也没想到那天是中元节。还是回来之后,在路上看见灰堆的痕迹才想起,原来前一天是中元节。

后知后觉也好,免得晚上步行时有些奇奇怪怪的联想。

本来想去故宫,一路导航摸过去,不是很顺,理应有那个车站的地方没有那个站,还好有地铁。

一开始选地铁会快很多,但还是想坐公交,看看路面上的风景。发现很少看到大树冠的树,似乎是白桦为主,高且直,利落干净,但于遮阳真是贡献寥寥,坐在车里被晒得像忘记翻面的烙饼。好奇问司机师傅,北京为啥不种一些树冠大的树,师傅答,因为风大,树冠大容易被刮倒,感觉十分有道理。在一个路口等红灯的时候,许是为了给帝都小树冠挣回点面子,师傅遥指一棵围墙里的树说,你看也有树冠大的。

说到路口等红灯,过马路时发现北京的红灯是上宽下窄的梯形,随着时间流逝,梯形逐层递减,不知道这样设置是有个什么道理,是怕行人争那最后几秒的时间,于是索性不用倒计时?

本来这样的红灯设置等得人有点焦躁,但路口有志愿老大爷维持秩序,大爷会吆喝,诸如,“哎,您等等”,“待会儿走”此类的。其实听不真切,就觉得口音和语气特别好玩儿,有种自来熟的亲切感,软和有趣,就像一个个汤团随着老大爷的吆喝落到地上,还冒着人情温暖的热气,一弹老高,有个词叫“舌灿兰花”,在路口听大爷吆喝的时候,就觉得大爷这简直是“舌吐汤圆”。

说回来,兜兜转转到了南锣鼓巷,印象里好像也是比较有名的一个景点,站在巷子入口的高处往前一望,阳光灿烂,人头攒动,望而生畏。

下了车,跟着导航慢慢走,发现小路上倒是柳树多,又想起几年前一个清晨在恭王府门口买早点等开门,无聊四处看,看到一条小胡同,青砖灰瓦,柳树成行,好像是叫五柳胡同,其实当时比起恭王府,倒更想进去那条小胡同闲逛一下。

一路越接近宫墙,柳树越多,宫墙板正,柳枝婀娜,虽是红绿相配,倒也风姿绰约,另外想象了一下,如果宫墙下种白桦也很有一点强强搭配的风格,但出于安全考虑估计不会这么干。

慢慢走到了午门,想当然的找售票处,找了一圈只找到了检票处,一问方知,是网络售票,每日限流八万,今日已达上限。

纵然随意散漫惯了,出于失望还是自我检讨了三秒,散漫过头了,头一天哪怕稍微查一下攻略都不至于现在呆在午门口,只好自我安慰,以前也是进去过的。

总不能望着午门呆个没完,四下张望了一下,看看有哪里可去,远远望见故宫文创商店,想起wb上的公号,又升起些许期待,逛了一下,感觉一般,店员懒洋洋聊天,恨不得三点半就下班,所谓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。

出了文创店的门,走了半日,目标破灭,太阳又大,倦意就上来了,坐在店门口慢慢喝水,想下一步去哪里。既然都走到这里了,就去看看天安门吧,导航一查,路线要穿过故宫博物院,愚蠢的AI,怎么也不为没票的人想一想,这种时候,只能调出人类自带的语音导航系统了,那必须是问路啊。

问到的路线经过明朝的太庙,得mzx赐名“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”,本来兴趣一般,一看票价只要两元,反复确认,字迹清晰,没有模糊零的存在,就是两元,于是,来都来了嘛。

明明门票超便宜,但公园人超少,少得好像门票二十,可能都去故宫了吧。故宫与公园之间隔了一条数米宽的河,肉眼可见在流动,河水淡绿色,那绿色真妙,可惜河上没有桥,我想,“伤心桥下绿波影”的“绿”就应该是这种绿,像早春的柳色,鲜嫩明媚,像人生若只如初相见时的那些美好,只是不堪摧折。 

可能正是因为公园里人少,才见到了好几只小猫咪,有一只在假山石间探头的橘猫,很想一撸为快,但接近路线实在不好选择,求稳的话,等爬到那里,喵喵大概早跑了,求快的话,大概轻则崴脚,重则摔断脖子,结果很不美好。

就这样晃出了门,以为还要走一段才能到天安门,没想到就在隔壁,一看,简直要拍大腿大笑,我这什么运气!

天安门在整修,除了明黄屋顶和世界人民团结起来,中间那段围挡得严严实实,好像盖着红盖头的新家娘,可惜我是没机会掀起它的盖头来了。

计划里故宫的下一站是西单图书发行大厦,其实也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好好逛,无非情节作祟。

书店出来一如顺水行舟去了王府井,乱逛的时候,路过了万豪行政公寓,就想起近日新闻里反复在说的北京房租上涨的问题,三环以外很偏很偏的地方,还要六千一个月,这里几乎是城市中心,不知认真算起房租来要几何。又想起,之前路过一家自助餐厅,临街的玻璃上贴着招聘启事,只是勤杂月薪就六千起,但老板模样的人和人在门口聊天还是说,招不到人,外地人没人愿意来,只能指望本地没什么大志向的人。听老板的语气,对招到本地人也不抱什么希望的样子,可能本地人当房东收租的多,更没人来了吧XD

打算找小吃一条街解决晚饭,结果天亮的时候没找到,后来回忆起来简直可以算是过其门而不入。吃完出来,天黑了,灯亮了,才看到。不过跟我想象的形式很不一样,街面不宽,两边店铺各摆一张圆桌在门口,中间就快成了一人通行。街市入口处,牌坊下,有人在唱戏,独角戏,强光下戏服上折痕明显,人声呜呜咽咽,经过质量一般的麦克风一放大还不如长风穿林的沙沙声,一如日光下众多伪古迹,模仿拙劣,工艺粗糙,并没什么新鲜。不过,也没什么好较真,毛姆大叔说得好,人并非以“真”为生,而是以“骗”为业的。

最后晚饭还是不能免俗地以北京烤鸭解决了,进店的时候天还没黑,出门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,摸着微圆的肚皮,心满意足地想着终于到了并不怎么喜欢的,“出远门”这件事中最喜欢的环节,要回家啦。

评论(4)
热度(2)

© 随手写 /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