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手写

往来千里路常在,聚散十年人不同

卡萨布兰卡

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subject/1296753/


前二十分钟看了好几天,等男女主出场等得心焦,男主二十多分钟的时候才出场,女主块半小时了才出来,有道是从前慢,电影里男女主出场都从容不迫,完全不担心观众等不及跑掉,看了下时间,原来是1942年的片子,也对,观众跑进电影院还来不及。

鲍嘉说话好像机关枪,这似乎是他说台词的习惯,在另外的片子里,他说话也很快,风风火火的,玩世不恭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正直浪漫的心,浪漫这个特质很重要,就像饭菜里撒来调味的香料,少了这一味,就不是那个味道,中间的距离大概就像怦然心动和无动于衷。

可能是声音的魅力,有一种“挺括”的质感,即使他叫女主“kid”,这种肉麻兮兮的时刻,听来依然是一种自然温情的宠溺。温情这种感觉有点稀罕,虽然男女主之间经常感情过剩,甜死个人,但回忆一下,演绎出温情这种感觉的,倒并不多。

可能也跟褒曼的长相有关,她的脸乍一看成熟,但眉宇间有种倔强的孩子气,五官不是最美,但一颦一笑有倾城的气质,不过,黑白摄影大概也功不可没XD

我觉得她在片中最好看的是各种侧脸镜头,完全的正脸不是说不好看,就是太正了,需要辅之以更多鲜活的表情,不然就会注意到下巴,侧一下就好很多,眼睛又亮,不说话时,也美得像一幅“盈盈一水间,默默不得语”的画。

片中的那首经典老歌,响起时倒没有感觉很惊艳,毕竟是1942年的片子,音质什么的不能强求。

也许是偏见,我总觉得,老电影里的角色塑造更有趣味和人味,不像现在的电影,角色给人的感觉大多是属性和人设的堆砌,堆好后披上一层角色的皮就算是完成角色塑造了,而那层角色皮下的各种元素根本没有融合成一个活生生的“人”。

这部里的那个法国警长角色,虽然是配角,但他似乎是唯一一个,第一眼无法判断属性,就算判断了也是错的,是要随着剧情的推进,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了解他,很有趣。

男二,这样单纯高尚,又不做作(可能还是有一点,但还好),不招人烦的角色,这两年在电影里真是不常见,虽然看的过程中,老是不自觉拿现在常见的黑化套路往他身上套,但他居然就从头白到尾,最后也不让人讨厌。关于这一点,我想了想,第一,看脸,但只有脸不够,他的演技很自然,体现在角色身上的效果,温文有礼,坚韧勇敢,而不是拿了英雄台本,演得歇斯底里的戏剧演员。

相比较演技润物无声的男二和仿佛变色龙的警长,男女主的人设倒没有那么出色了,尤其女主,要是现在上映,女主这个角色估计捞不到什么好话。

至于男主的人设,不知道那时候怎么样,现在这种还挺常见的,不同的是,现在这种人设常常是男二。

男女主之间的故事我一边觉得太扯了,一边又觉得真是情深似海,于是侧面get到了男女主的演技,仔细想想,男女主的感情铺垫挺仓促的,基本是靠男女主演技旱地拔葱,冲上云霄。

总体来说,以现在观众的眼光看来,故事还是比较俗套的,但人物生动,台词风趣,结局更是不落俗套,现在正儿八经的片子里基本看不到这种了。

评论
热度(1)

© 随手写 / Powered by LOFTER